JJB竞技宝-古稀之年执剑逐梦 七旬老人的世锦赛之约
清晨六点,天光微亮,一座城市的体育馆内已响起金属碰撞的清脆声,一位白发老者身着击剑服,手握长剑,步伐沉稳地向前突刺,收势,转身,再度出击——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,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,他叫李振华,今年整七十岁,是一名业余击剑爱好者,而他的目标,在许多同龄人含饴弄孙、安享晚年的年纪,显得格外“另类”:站上世界击剑锦标赛的舞台。
“很多人问我,为什么这个岁数还要折腾?”训练间隙,李振华擦去额角的汗珠,笑容温和却目光坚定,“我只是觉得,人这一生总该有点念想,击剑让我感到自己还活着,还在前进。”
与击剑结缘,对李振华而言纯属偶然,五年前,为了陪孙子锻炼身体,他第一次走进击剑馆,没想到,那一柄轻巧的长剑,那一段需要迅疾反应与战略思考的运动,瞬间点燃了他内心深处未曾熄灭的火种。“像是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事,”他这样形容,从那时起,李振华每周雷打不动训练四天,每天至少三小时,体能、步法、战术分析……他一项项从头学起,仿佛回到少年时代。
年龄从来不是他的阻碍,反而成了动力,击剑是一项对爆发力、协调性和心理素质要求极高的运动,年轻人尚且需要艰苦训练,更何况老年人?但李振华并不服输。“身体固然不如年轻人灵活,但经验与耐心可以弥补。”他特意加强核心力量训练,研究老年运动员的科学恢复方式,甚至自学运动营养学,他的教练赵斌坦言:“李老的技术也许不是最顶尖的,但他的专注与毅力远超许多年轻选手,他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体育精神。”
高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并非没有先例,近年来,随着大众体育观念的进步和健康寿命的延长,越来越多老年人选择投身竞技运动,国际击剑联合会虽然没有设置高龄组别世锦赛,但国内外多项元老赛、长青赛中,七十岁以上选手并不罕见,李振华的目标并非仅是参与,而是真正踏上世锦赛的赛场——哪怕只是资格赛、外围赛。
“我不在乎最终能走多远,重要的是我敢去挑战。”他说。
这条路注定不易,击剑世锦赛的选拔标准严格,通常需通过国内积分赛、区域资格赛等多重关卡,与年轻职业选手同台竞技更是难上加难,但李振华并不畏惧,2022年起,他开始参加国内业余击剑联赛,从省赛到全国邀请赛,一步步积累经验,最好成绩?他笑而不答,只说:“每次比上次快零点几秒,每次多挡住一次进攻,就是胜利。”
他的故事逐渐传开,社交媒体上,有人称他“硬核爷爷”,也有人感叹“老了也要做帅老头”,但更多人的反应是敬佩——不是每个人到了古稀之年,仍有勇气追寻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梦。
体育学者指出,李振华的选择反映了一种新时代的老年生活观:年龄不再是定义的枷锁,人生阶段也不再有限定的脚本。“体育精神的核心在于突破自我,而非击败他人,从这个意义上讲,他已经赢了。”
而对他的家人来说,支持是他最大的后盾,儿子李宏说:“一开始我们也担心他身体,但现在只觉得骄傲,他教会我们,梦想没有期限。”
李振华正为明年举行的国内选拔赛做准备,训练计划表贴在家中的墙上,细致到每一餐的营养搭配和每一分钟的步法练习,他深知前路漫长,甚至可能最终无法如愿,但他说:“站在剑道上,我就感到无限可能。”

窗外阳光正好,剑尖再次划破空气,那一瞬间,他眼中没有苍老,只有热望。
也许体育最动人的地方从来不是奖牌与纪录,而是那些敢于在时光中逆行的人——他们用行动证明,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岁月长短,而在于如何燃烧。
李振华说,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报名参加国际元老击剑赛,如果可能,还想争取外卡资格挑战世锦赛预选。

“哪怕只是走上赛场一秒钟,我也算实现了梦想。”
剑光闪烁,映照着一双不曾老去的眼睛。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